馬云:新型企業想要保持創新力,規模要在60人以內
最近馬云很忙,剛從歐洲兜了一圈,當了回“中國第一買手”,3月21日又飛回北京,參加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,并在20人午餐會上擔當主講。
據了解,參加20人午餐會的嘉賓都是各界大佬,比如:聯合利華公司董事會主席邁克爾·泰斯庫、德意志銀行聯席首席執行官于爾根·費琛、力拓集團首席執行官山姆·威爾士、普華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禮、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董事長漢斯-保羅·博克納等等。
面對這些人,馬云選擇的演講主題是:DT時代(數字時代)的特色。
在歐洲行德國站時,馬云表示自己回到漢諾威,是為了找到互聯網經濟缺失的那重要一部分。
他說:“過去20年,互聯網非常成功,但是我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,很少有互聯網公司能健康地、平靜地活過3年?!彼J為,這意味著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只有“蜜日”“蜜周”,他們甚至沒有“蜜月”。
問題在哪里?缺了什么?
回來后的第一次公開演講,他分享了這次尋找到的答案。
馬云說:“第一次工業革命誕生了‘工廠’,第二次工業革命因為電的廣泛使用產生了‘公司’,本次技術革命誕生的物種則是‘平臺(型企業)’。我們要把公司看做一個平臺,而不是上世紀那樣的公司。平臺要能驅動員工、用戶和客戶(中小企業),令他們獲得更好服務,更加具有創意;平臺型企業不應該是金字塔型的結構,不是一個人自上而下按下按鈕?!?/p>
馬云提出,未來新型企業假如要保持持久創新,40~60人是一個合理的規模。
為什么?“創新總是來自外在,大公司很多時候會扼殺好主意,因為太多的組織系統和條條框框約束了創造力。如果你真的希望更加創新,保證你的團隊大小在40~60人之間?!彼f。
同時,他也透露阿里巴巴內部正在設計一套體系,以保證組織變得更小,更靈活。
不過,這樣的架構,令平臺型企業的文化與人才變得極為關鍵。在他看來,阿里巴巴的核心資產,不是房產,是人才。保持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不能依賴一個人,而是需要一個合伙人制度,這樣,阿里巴巴才能生存102年。